时间科学馆里“定格时间”
时间科学馆里“定格时间”
北京时间从这里发布——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
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,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,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。此后,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,进入预定轨道,顺利将聂海胜、刘伯明、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,飞行乘组状态良好,发射取得圆满成功。
北京时间是中国国家标准时间,它是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国家授时中心负责产生、保持和发播的。这里位于中国的腹地,接近国土的几何中心,从这里发出标准时间信号,可以更好地覆盖全国,且这里地质结构稳定,安全性更高。因此,北京时间其实是在西安产生发出的。
时间每天每时每分流过,却很少有机会真正感知时间的存在。授时中心在原实验工厂厂房的基础上,改造了一所集科技展览、科普教育、互动娱乐为一体时间科学馆,这座我国首个以时间科学为主题的科普展览馆,通过现代化的展示手段,融展示与互动、参观与体验、学习与娱乐于一体,使参观者在互动中感受时间科学的魅力,在体验中激发对时间科学的兴趣。
时间科学馆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,共有展品180余件,上下两层分别以时间科学和国家授时中心发展史为主题。时间科学主题设有感知时间、计时技术演进、授时技术发展、精密时间应用和我国时间科学发展史五部分。国家授时中心发展史分为初创、发展、开拓创新时期三个板块,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。
科普展览馆一楼是时间科学展厅,既有实时校时的电波钟表墙,也有摆长12米、摆锤重量120公斤的傅科摆;既有按古法仿制的我国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的巅峰之作水运仪像台,也有全面展示当今世界上包括GPS、GLONASS、伽利略、中国区域卫星导航系统(CAPS)的360°全息投影。为达到良好的科普效果,国家授时中心按照“贴近实际、贴近公众、贴近生活”的要求,设计了触摸时间、时间戳认证、高精度定位等互动环节。
国家授时中心发展史展厅展示了国家授时中心作为我国唯一、专业和全面从事时间频率研究的科研机构的发展历程、现状和未来规划。对国家授时中心历史进行了系统、完整的梳理,并以图、文、物等形式进行展览展示。展品中既有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短波台试播批示的珍贵文件,也有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守时钟;既有授时中心自行研制的各类时统设备,也有从世界各地寄来的无线电收听卡。珍贵的照片和实物全面展示了从1966年陕西省蒲城县短波台建设,以及时至今日国家授时中心的跨越发展历程,不仅反映出国家授时中心五十年风雨兼程、创新跨越的发展史,而且能够让广大观众了解新中国时频科技事业发展的脉络。
“时间”如影随行,一直伴随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,而每一个计时工具的诞生,都代表着属于那个时代人民的智慧和最高的科技水平。“时间”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参数,一个国家精准的授时能力与国计民生、国家安全和科学研究息息相关。国家授时中心时间科学馆,不仅承担着面向社会大众的科学普及责任,也是国家授时中心社会形象展示和与公众交流的平台。 (通讯员 胡亚刚)
转载自:http://sl.china.com.cn/2021/0617/118542.shtml